创刊于1980年,是报道海军基础医学、军事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曾先后多次在全军医学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优秀编辑奖”“”上海市高校特色期刊“等荣誉。
目的 调查某舰机电官兵膝关节疾病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结合诊疗记录,选择某舰机电官兵200名为机电组,其他部门官兵200名为非机电组,调查其膝关节疾病及治疗情况。结果 机电组官兵发生膝关节疾病75例,患病率37.5%,高于非机电组官兵患病率(32例,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型主要为外伤性疾病和退变性疾病。年龄、体重指数是机电组官兵发生膝关节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机电官兵膝关节疾病患病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科学制定防治措施,对降低官兵膝关节疾病患病率、促进官兵快速康复、减少非战斗减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青年女舰员生殖相关健康素养以及远航对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构思未来的健康科普教育方案。方法 分析49名青年女舰员的年度健康体检结果和问卷调查(包括生殖相关健康调查、生殖相关健康知识储备状况和远航训练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 年度健康体检显示,部分女舰员出现甲状腺相关症状,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为32.65%,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良性疾病为59.18%,1例可疑乳头状癌(2.04%)。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结节5例(10.00%),乳腺增生46例(93.88%);生殖系统良性疾病6例(12.24%)。问卷调查显示,远航后期青年女舰员认为自身身心状态改变明显,主要表现为情绪和心理变化,与远航时工作和休息环境的改变相关;远航期间月经周期反应与上述改变存在叠加效应,36.73%的女舰员有远航期间月经周期反应明显而影响战位执勤的经历。此外,女舰员对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预防、检查相关知识储备极为欠缺。结论 远航时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能对年轻女舰员的甲状腺、乳腺和生殖系统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普及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加强女舰员生殖健康相关素养,提高对疾病防护和自我照护的能力,从而增强部队战斗力。
<正>科研伦理是科技工作者要恪守的科学研究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准则。国际医学组织制订了系列医学伦理学文件,如1964年通过了《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2002年在日内瓦修订了《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我国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办法规定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研究必须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因此作者在发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必须说明是否经伦理审查,提供伦理审查的单位全称、伦理批号,同时论文中还必须有是否履行知情同意的表述。
<正>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若文章在3000字以下可以略去摘要(如短篇、个案类文稿)。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目的需简要介绍研究的前提、目的及重要意义;方法需简单描述研究类型、研究对象(说明纳入患者的具体医院等)、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不需要介绍具体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不宜提出超出研究结果范围的过度推论,同时指出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得引用公式和参考文献,不得引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英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正>中图分类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以前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在论文中标注的一种分类代号,其功能与关键词相同,主要是为了便于文献的检索、存储和编制索引。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等数据库一般均要求科技论文中有中图分类号。按照《中图法》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论文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论文来获取分类代号。《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中图分类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1个字母代表1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1篇论文一般标注1个分类号,有多个主题的论文可标注2个及以上的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间以分号分隔;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如“[中图分类号] R823”。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现将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目的 设计一套用于海上批量伤员应急救援训练的桌面推演教学工具包。方法 以能力本位教育(CBE)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初步构建教学工具包,并通过专家会议法对工具包进行试用和修改。结果 形成了一套包括桌面推演方案、典型案例库、推演教具和教学评价工具的桌面推演教学工具包。结论 开发形成的桌面推演教学工具包可用于大型水面舰艇医务人员培训,为我军军事医学训练提供新思路。
海岛卫勤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海军作战能力的关键工作之一,其中康复医疗是卫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前期缺乏统筹规划,海岛医疗保障康复体系的构建仍不完善。结合康复医学与理疗科在新形势下转型实践的经验,探讨建设实战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海岛医疗保障康复体系的基本构想,为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建议。
近年来,我海军护航编队已经成功完成2次海外撤侨任务,但全球局势复杂多变,撤侨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不再是偶然,而卫勤保障工作是关系到任务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虽然十多年来护航等各类远海多样化军事任务使卫勤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面对撤侨这种特殊任务,仍存在重视度不高、预案不完善、组织不协调等不足。为提升撤侨行动中卫勤保障质效,本研究结合既往撤侨实战和日常联演联训的经验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旨在为以后类似行动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海岛远离大陆,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海岛医疗资源有限,当出现重症患者时,进行及时救治和航空医疗转运能有效保障驻岛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本例急救和空运后送的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航空转运过程中开展急救有利于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构建完整的海岛卫勤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 了解军校无军籍本科学员的学校适应现状,学员针对不适应的缓解方式,提出促进无军籍本科学员学校适应性的建议,为促进“军民融合”政策的贯彻落实,优化无军籍学员的管理以及提高其学校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来自某军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无军籍本科学员共17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军校无军籍本科学员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校园环境安全有序,能促进学员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多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面对挑战,学员们展现出多元应对策略,无论是积极面对还是适时调整消极情绪,均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适应力。为进一步提升无军籍学员的学校适应性,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学术培养的同时,也兼顾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学员搭建更宽广的职业发展平台;同时,应更加明晰有军籍与无军籍学员之间的政策区别,量身制定专属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结论 受访学员适应现状整体良好,随就读年限的增加学员的学校适应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在适应过程中同样存在提升的空间。军校在无军籍本科学员的管理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目的 总结分析某海域驻岛官兵骨科疾病构成排序特点,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骨科疾病防治、提高海军卫勤保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某新型医院船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某海域巡诊医疗服务期间门急诊医疗系统伤病登记记录,统计各种具体骨科疾病的发病例数,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次患者诊断纳入统计分析,位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慢性腰痛、膝关节疼痛、胫骨骨挫伤、腕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这些疾病占骨科所有疾病总例数的82%,其他骨科疾病均处于散发状态。结论 医院船派驻医疗队应以驻岛官兵的实际医疗需求为导向,加强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相应医疗物资的配备及人员抽组应与骨科疾病分布规律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尽可能地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战斗力。
近年来海军卫生领域深入推进科研转型,旨在进一步推进军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医学科技成果向战斗力转化。通过分析海军卫生领域当前科研工作形势,剖析科研管理共性问题,提出有关策略建议,以期为勾画新时期军事医学科研管理体系布局,探索新型科研管理组织模式,高质量开展海军卫生领域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参考。
目的 了解海军某部专职潜水员骨损伤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择海军某部专职潜水员54人为观察组,该部机关无潜水及超高压暴露史人员11人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双肩关节、髋关节、双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收集双侧肱骨、双侧股骨头、双侧股骨远端、双侧胫骨近端共8个部位骨损伤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潜水工龄≤5年和潜水工龄≥16年的潜水员单人骨损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水工龄6~15年的潜水员单人骨损伤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左侧肱骨、左侧股骨远端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如股骨头、胫骨上端等部位,此次筛查并未发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军专职潜水员骨损伤与潜水超高压暴露无必然关系,磁共振成像发现骨损伤,应考虑其是否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海潜科医务人员需要深入部队组织专题授课,打消潜水员疑虑,提高部队战斗力。
目的 调查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阿替普酶(rt-PA)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HT)现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2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ACI患者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其发生HT情况,分为HT组(n=31)、非HT组(n=431)。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ACI患者接受rt-PA治疗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结果 462例ACI患者接受rt-PA治疗后发生HT 31例,HT发生率为6.7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SBP)升高、脑小血管病(CSVD)整体负荷程度重度、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升高为ACI患者接受rt-PA治疗后发生HT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接受rt-PA治疗后发生HT风险较高,SBP、CSVD、NLR水平为影响因素,可为其临床预测及干预提供依据。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腘窝囊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4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每组32例。联合组采用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炎症水平、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与传统组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患者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 h联合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传统组,下肢力线角度小于传统组(P<0.05)。炎症水平方面,联合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OL)各维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可在腘窝囊肿的治疗中应用。
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不断升级,远程手术技术发展迅猛,但应用该技术进行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的相关报道尚少。2024年4月19日,位于上海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妇产科手术团队采用国产康多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5G通信技术,成功为位于浙江舟山的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下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操作总时长90 min,术中出血20 ml,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中未出现机器人系统故障、器械故障等由机器人导致的不良事件,未出现因网络中断、网络被攻击等由远程通信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术中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延时105~111 ms,平均延时108 ms,丢包率为0.04%。术者仅在操作幅度过大时有轻微延迟感,无明显卡顿,未影响手术整体进程。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并拔除导尿管,肠道功能恢复,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左侧输卵管卵巢:浆液性囊腺纤维瘤,送检为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右侧输卵管卵巢:送检为卵巢及输卵管组织。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无不适主诉,脐部切口愈合良好。本例手术是远程手术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创新性尝试,为日后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经验。
目的 探究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检查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同时接受颈部CDU、TCCD检查的306例疑似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检查标准,根据标准将疑似患者分为确诊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患者的CDU参数[颈动脉(狭窄处或颈内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和TCCD参数[同侧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差异,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能。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CDU参数(PSV、EDV)和TCCD参数(RI、PI)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效能。结果 经DSA检查确诊脑梗死患者155例(50.65%),非脑梗死患者151例(49.3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EDV、PSV、RI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P<0.05),PI低于非急性脑梗死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EDV、PSV、RI、PI单独及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7、0.563、0.644、0.643、0.726(P<0.05)。EDV、PSV、RI变化趋势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I变化趋势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EDV、PSV、RI、PI单独及联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767、0.802、0.845、0.846、0.952(P<0.05)。结论 颈部CDU联合TCCD对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诊断评估效能,对临床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价值较高。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潜在特征,并确定不同特征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量表(MASES-R)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的预测指标。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包含3种潜在类别,即“高自我管理行为组”“中自我管理行为组”和“低自我管理行为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是高自我管理行为组的预测指标,每日监测血压一次是中自我管理行为组的预测指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显著分类特征,医护人员可及早识别各类别患者的自我管理特征及风险因素,提供针对性干预策略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问题解决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问题解决模式进行干预,共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后4、12周自我管理行为、容量管理行为、疾病感知及习得性无助水平。结果 对照组脱落5例,观察组脱落3例;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容量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及12周,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容量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疾病感知得分、习得性无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及12周,观察组疾病感知得分、习得性无助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问题解决模式可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容量管理水平,降低负性疾病感知与习得性无助,且在干预结束后仍能获得认知、心理、行为的持续性改善。
目的 比较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暂时性长程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TBI后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辅助下暂时性长程脑室外引流术组(外引流组)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常规分流组(常规组),每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手术操作时间、颅内高压症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外引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常规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引流组的置管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是前者的颅内高压症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出现的颅内感染、分流管阻塞、腹部切口愈合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9.23%)高于外引流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暂时性长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TBI后脑积水的疗效更好,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优先选用。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用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根据不同的二甲双胍剂量分为2组,其中A组32例,B组45例。A组给予二甲双胍0.5 g/d(0.25 g/次,2次/d),B组给予二甲双胍0.75 g/d(0.25 g/次,3次/d)。连续服用8周后,根据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总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不同剂量对患者体重、糖脂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并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A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均增加;治疗后B组FBG水平降低,腰围增加,且A组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治疗后B组TG水平升高,且A组TG、TC水平均高于B组(P<0.05);A、B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63%(5/32)和22.22%(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低剂量(0.5 g/d)二甲双胍比较,高剂量(0.75 g/d)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对FES患者的体重控制及糖脂代谢水平的控制效果更佳,对于FES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疗效更佳。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AP并接受胰腺DECT检查的6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亚特兰大评分标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在门静脉期图像上,通过DECT多参数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的头、体、尾部以及腹主动脉划定感兴趣区域(ROI),测量并比较各组ROI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和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这些定量参数与AP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Marshall和Ran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定量参数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AP患者中轻症26例,中症20例,重症19例。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而碘浓度及NI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碘浓度及NIC呈下降趋势。在所有定量参数中,碘浓度与APACHE Ⅱ、Marshall和Ranson评分的相关性最强,尤其是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28(P<0.001)。碘浓度对重症胰腺炎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5(95%CI:0.746~0.944),以16.05 mg/ml为阈值,灵敏度为0.737,特异度为0.844。结论 双能量CT的碘浓度测定能够有效预测AP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目的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医疗质量的优点及局限性。方法 分别采用直接秩和比法、主成分分析后秩和比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某医院外科医疗质量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3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种方法评价结果经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W=0.879,χ~2=26.364,P=0.003),显示各种评价方法间总体具有高度一致性,但也有部分科室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 各方法均能够比较客观评价科室的整体情况,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应用中要根据分析目的和数据分布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医院各种评价指标离散度大,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主成分分析后秩和比法可以克服这方面的问题,更适用于医院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康复医学教学实验室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共享对于推进教育和研究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设备采购和维护方法常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和冗余,突显了转向更加综合和协作的管理实践的必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与共享系统所面临之难题,并提出一种新型设备管理平台以优化资源利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全面审查设备管理问题、探索设备共享解决方案以及开发可持续模型来优化资源利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与科研成果水平。
目的 对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分流管堵塞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估VPS后分流管堵塞发生的频率、原因及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例VPS后分流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施行分流管翻修手术,统计分流管堵塞的频率、原因及部位。结果 55例接受分流管翻修术的VPS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6.2岁。VPS与分流管翻修术的时间间隔为1周至16年,其中间隔时间<1年的患者为26例(47.27%),间隔时间1~<3年的为8例(14.55%),3~<5年的为13例(23.64%)。35例患者(63.64%)为分流管腹腔端堵塞引起,20例患者(36.36%)为分流管脑室端堵塞引起,大网膜包裹分流管是分流管腹腔端堵塞最常见的原因。结论 VPS后分流管堵塞多为腹腔端堵塞,分流管堵塞多发生在VPS后1年内,最常见的原因为大网膜包裹分流管。
伤口自愈能力有限,伤口敷料可以帮助重建身体屏障,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作用。纳米材料具有多重适配功能的发展潜能,可满足理想伤口敷料的要求。笔者主要对纳米颗粒、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支架在伤口敷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就纳米材料在伤口护理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军事医疗服务面临着与民用医疗不同的诸多挑战,如军事行动中绝对的行动隐秘性所带来的伤员转移困难,面对重大伤亡时可能缺乏特定的医疗物资以及专家医护人员,此时远程医疗咨询将发挥极大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全球部分国家的海军军事远程医疗技术发展概况,总结了远程医疗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对于远程医疗未来应用于军事医疗服务领域的展望。在资源有限、特定的军事环境下,远程医疗可提供诊断和医疗的及时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新时期远程医疗还面临着设备变革、患者隐私保护、保证医疗的连续性等新的挑战。
<正>本刊是面向军队医疗卫生系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海军军医大学主管,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统计源期刊,曾获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期刊奖、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上海市高校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等。欢迎军地医疗卫生系统的科研、临床、教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士踊跃为本刊撰稿。1本刊主要栏目和刊稿范围本刊主要栏目有:军事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勤保障、调查报告、医院管理、护理园地、综述与讲座、病例报告等。主要刊登下列文稿:(1)海军军事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海军特种作业环境医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2)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教学训练、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论著和经验交流。(3)海军卫生工作经验及医疗卫生新技术。(4)国内外海军医学研究新理论、新进展的综述及报告。